保护候鸟、修复红树林、发展生态旅游,广东湛江——滨海城市的绿色转型

来源:海口网时间:2022-04-07 11:56:31

核心阅读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将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实施雷州半岛生态修复等项目,有效恢复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候鸟,并利用生态资源推进绿色发展。现在,湛江正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春日里,红树林沿海岸线生长,雷州半岛生机盎然。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利用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通过深入推进大文旅开发,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压实责任,打击涉候鸟违法犯罪活动

湛江地处我国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上。在雷州市纪家镇,植被丰茂、湿地广布,每年秋冬,数以万计的候鸟在这里越冬。

但在10多年前,纪家镇也曾有人捕鸟。而现在,纪家镇广袤的田野里、海滩上,捕鸟网早已踪影难寻。“最近七八年都没有见过有人捕鸟、卖鸟了,执法部门抓得很严。”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10年间,纪家镇对待候鸟的态度为何出现如此大的转变?镇长许健平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候鸟,在层层压实责任、加大对基层科普宣传力度的同时,当地森林公安也持续多年以高压态势打击涉候鸟违法犯罪活动。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纪家镇又逐渐成为候鸟乐园。在红树林、滩涂、田间地头,群鸟展翅高飞、悠然觅食。

系统修复,推动红树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红树林996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大小不一的红树林湿地,星星点点地分布在雷州半岛漫长的海岸线上,在海陆间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近年来,湛江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等工程,让红树林面积增长2000多公顷,被称为湿地生态修复的成功范例。

去年6月,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签署“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首笔5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成为我国蓝碳交易的成功案例。通过这一交易,可反哺项目区促进生态修复,同时也使周边社区受益。

从开发蓝碳交易项目,到积极探索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试点工作,开展适度的林下科普体验、生态旅游以及生态养殖,打造特呈岛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湛江正持续探索,推动可持续发展。

位于粤桂边界的廉江市高桥镇,拥有超过1000公顷的连片红树林群落,其中大部分位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桥管理站站长林广旋从1993年起便扎根于此。据他介绍,高桥保护小区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0多个保护小区之一。目前,高桥保护小区已建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级沿海防护林监测站等科研站点,开展了红树林碳汇研究、沿海水鸟监测研究等科研项目。

农旅融合,促进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3月中下旬,湛江市徐闻县成片的菠萝纷纷成熟,迎来了采摘的旺季。

徐闻菠萝以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而著称——35万亩果田,年产量稳定在70万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销售推广,徐闻菠萝一年更比一年火。田间地头的“甜蜜果”,变成千家万户的“致富果”、广袤乡村的“振兴果”。

“政府非常重视菠萝生产及销售工作,帮助我们致富。我还计划多租一块地,继续种菠萝咧。”徐闻县曲界村种植户戴智勇告诉记者,他种植菠萝40多亩,今年有20多亩可采摘上市,按目前的价格,今年可收入30多万元。

近年来,徐闻县以菠萝为主题,打造休闲观光和采摘体验目的地,做大农旅融合文章。从2016年开始,当地每年都会举办菠萝文化旅游节,采摘、绘画、摄影、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菠萝经济”融合“旅游经济”,让当地人气越来越旺。

据介绍,徐闻县还不断加大相关景区旅游设施配套和景观提升,打造了彩虹路、菠萝驿站、菠萝公社民宿、田洋水杉路、龙门村樟树大道等旅游景点,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

标签: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田间地头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