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全面带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商报时间:2022-03-22 15:00:34

近年来,福建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近日在东山村采访时看到,当地宽阔平坦的村道干净整洁,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畲族风情墙画别具一格,处处是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美丽画卷。

易地扶贫搬迁

改善居住条件

东山村是老区村,也是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少数民族村寨。“20多年前,村中畲族群众居住在山中的茅草屋,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老人看病难、孩子读书难,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回忆过去,东山村党支部书记钟祖钦感慨地说,东山村的美丽蝶变,始于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1998年,东山村开始全面推进茅草房改造、易地搬迁等一系列措施,率先将居住条件最差的胡家山、白岩里等自然村22户群众搬迁到东山主村。之后又将二坑、三坪等建制村155户群众集中搬迁至主村,并建设二坑、三坪两个“造福工程”新村,形成东山中心畲村,从根本上改善了边远山区群众的居住条件。

搬出大山、告别茅草屋只是发展的第一步,最终实现致富才是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考验,也是对“新东山”的考验。多年来,东山村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近海捕捞、紫菜养殖、畜牧养殖、茶叶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村财增收、村民致富。同时,探索推行“村村联建、支部联姻”模式,在维持村级行政区域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集体资产产权不变、财务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打破村域界限,将东山、二坑、三坪三个村实行党组织联建,于2015年成立东山中心村党总支,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党总支的积极推动下,东山中心村的发展迎来了一片“春色”。目前,东山村拥有15家紫菜加工厂,年总产值达1.2亿元;村里还成立了淳盛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淳盛”商标,开展玻璃钢撑杆养殖紫菜并获得成功,被列入“省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东山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目前全村共有87户从事紫菜养殖,面积达2200多亩,年产值3200多万元。村财收入从基本为零到2021年实现收入21万余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万元。

依托资源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村民陈李寿利用当地优质水资源,投资建设30多亩金鱼塘,养殖了200多万尾金鱼苗,成品金鱼畅销国内市场。

除了陈李寿,不少村民还依托紫菜等“渔”产业,过上了富“渔”生活。年过五旬的村民兰阿天正在自家的新房里忙个不停:“我原本是胡家山村的,从茅草屋搬出来已经有20多年了。过去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现在我在当地的紫菜加工厂上班,一年能赚4万多元,我已盖了新房,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了!”

“以前生活很苦,一到刮风就开始担心,害怕屋顶的茅草会被大风吹走。”回忆起当时居住于茅草房中的情景,东山村村民兰春华感慨地说,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如今,兰春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四层小楼房,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

从破旧的茅草屋到崭新的居民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东山村挪出了穷窝、拔掉了穷根。如今的东山村已经成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和省乡村振兴试点村,正在大力实施“五位一体,全域振兴”发展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经济等,东山村正在带领群众走好具有东山特色的乡村振兴幸福之路。

近年来,东山村还以“建设生态旅游和特色产业经济为一体的红色新畲村”为目标定位,深入开展“畲汉一家亲、和谐新东山”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东山村累计投入2600多万元,完善了东山村水电路,疏浚了东山溪,绿化了小广场,开展了沿街立面改造。

东山村党支部书记钟祖钦表示,东山村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畲族文化浓郁。下一步,东山村将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滨海特色畲族村寨的目标,充分挖掘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健全游客接待中心、村展示馆、感恩路等,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做好人才引进,全面带动乡村振兴。

(记者 林茂阳)

标签: 持续改善 人居环境 全面带动 乡村振兴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