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期间,人们来到各地景区游玩,乐享假期。图为5月3日,游客在江苏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孟德龙 摄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3日公布数据,“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多项数据显示,中国消费市场势能强劲,消费这驾“马车”正开足马力,为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提供动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交通订票量的增长被视为衡量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的“五一”假期中国多地更屡屡刷新历史峰值。
去哪儿网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超过疫情前五成;火车票同时购票人数达到历史新高,热门线路车票售罄速度超过春运;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超疫情前1.9倍,连住天数增长20%。
每逢春暖花开之时,松花湖不再封冻,鲜美的鱼类是这个时节吉林市最吸引人的特产。今年“五一”假期,当地以“踏青品鱼·寻味江城”为鲜明主题举办系列活动,开通免费踏青品鱼直通车、发布品鱼打卡图,希望用最大的诚意换取广大游客的满意。
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前三天,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生活服务业线上日均消费规模较2019年均实现了“倍增”。其中,东北三省异地消费者占比都在两位数以上,体现出强劲的上扬势头。
游客手拿咖啡在延吉市打卡拍照。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表示,旺盛的消费市场有效提升了市场信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商贸领域扩大投资、吸纳就业,形成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秦淮灯会、秦淮小吃、秦淮画舫……“五一”期间,南京市秦淮区的景点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核心景区夫子庙步行街区节日前三天客流量达90.8万人,较2022年同期增长194.9%,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营业收入2016.4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92.8%,比2019年同期增长30.3%。
5月2日晚,游客在南京夫子庙景区参观游览。新华社发 杨素平 摄
“五一”假期,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企业实现销售额46.6亿元,同比增长21%,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3498.9万人次。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旅游业持续向好可以稳住国内消费市场的信心。
在天津古文化街景区,民间花会踩街活动精彩纷呈,泥人张、耳朵眼炸糕等非遗、老字号店铺游客盈门。“五一”期间,古文化街百余户商家延时经营,开启晚间游览模式,游客可以进行“探店寻宝、夜游打卡”的沉浸式体验。
“就像儿时过节的温暖回忆,这里的‘探店寻宝’活动让人们领略到天津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这趟天津游不虚此行。”来自山西太原的游客石女士说。
据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管委会统计,“五一”期间,古文化街景区旅游消费额达8028万元,同比2019年、2022年增长450%和2125%。
今年“五一”假期的消费市场带动了文化和旅游公益惠民措施,全国1.28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景区实现“应开尽开”;全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一系列稳预期、促销费措施,让今年的“五一”假期格外红火。
5月3日,游客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亲海公园游玩。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梁峰表示,中国多地消费正呈现出以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为支撑提质升级的新特征,线上线下融合,传统消费行业与度假休闲、文化娱乐等其他产业联动,催生文商旅深度融合的服务型新消费。
中国各地积极作为,呵护假期消费市场。以天津为例,“五一”前夕,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组成专项督导组,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出游的文旅消费环境,倡导旅游企业优化服务、热情待客、诚信经营。
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热络的假日消费市场带动了文化、旅游、娱乐等诸多产业消费增长,让世界看到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形势下,中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首个5天小长假的消费表现,无疑给经济复苏注入一剂“强心剂”。他建议,各地政府应持续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内生动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