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离开时记得带走垃圾哦……”3月5日,在美舍河畔,几位热心居民正在自发“护河”。他们来自琼山区凤翔街道桂林社区护河志愿服务队,对河岸两侧进行卫生巡逻和清扫、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是该志愿服务队的主要工作。
像桂林社区护河志愿服务队这样的社区社会组织,在海口还有很多。截至去年底,海口累计孵化社区社会组织265家,服务人数190万余人次。海口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各级社工站,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政策宣传,依托各社区和社工站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让社区居民真正做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角,推动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3月4日,在府城街道鼓楼社区,居民与孩子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编制草帽。记者孙士杰 摄
(资料图片)
社区居民当主角 激发公共事务共治活力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细胞,社区社会组织则是凝聚基层合力的重要载体。
“今天我们学做编织杯垫,要从裁剪开始,再到用料到编织,要一步一步学习编织技巧……”3月4日上午,在琼山区府城街道鼓楼社区,一场草编公益活动正在举办。现场,青橄榄手工坊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张淑玲手把手地教在场居民草编要点。
青橄榄手工坊志愿服务队是由该社区和社工站在日常公益活动中培育出来的一支社区社会组织,如今该志愿服务队不仅在鼓楼社区开展草编活动,还深入到其他社区,带动不同社区居民共同学习草编手工艺。
“我们社区开展的草编公益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也带动我们认识了更多社区居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日前,在琼山区凤翔街道桂林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桂林社区居民孔焕荣一边编织草编花篮一边说。
如今在海口,社区社会组织不仅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还成为凝聚社区居民合力、引领居民参与社区各公共事务管理的内驱动力。
“咱们这个组织,就是特地为海口的‘候鸟’老人们打造的第二个‘家’。大家不仅要互帮互助,还要去帮助更多人,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3月1日,在美兰区新安社区居委会,58岁的宋奉孺介绍,她在2021年创立了童心“候鸟”老人服务中心,两年多来该服务中心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更多“候鸟”老人找到“归属感”,也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来自社区社会组织的暖心善意。
在该中心带动下,“候鸟”老人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公共事务。进小区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去餐厅和网吧劝导市民禁烟……在辖区内,只要是适合“候鸟”老人身体承受能力的工作,在各街巷、小区、学校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还建立了一个近30人的微信群,群内聚集了不同小区的“候鸟”老人。宋奉孺每次发出志愿服务征集通知,总能快速获得大家的支持和响应。“我们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总能收到不少市民的认可与鼓励,这不仅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也为社区治理增添了一份活力。”宋奉孺说。
2月28日,桂林社区护河志愿服务队在美舍河沿岸巡逻。 记者苏弼坤 摄
服务功能多元化 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近日,记者走进龙华区大同街道大同里社区,只见道路平整干净、绿植生机盎然,平日里不起眼的石墩上绘有“波波椰”“叮当猫”等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图画,为社区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据悉,石墩披上“新装”,是大同里社区实施焕新计划的一部分。该社区联合高校绘画特长志愿者、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和辖区儿童参与,开展社区环境改造。
龙华区大同里社区经过彩绘后的石墩美化了环境。 记者康登淋 摄
“美化后的石墩让人眼前一亮,每次经过都感到很温馨,感受到社区文化创意的美好。”居民郑海娃说,平日里社工经常会组织手工体验、爱心义诊等各类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海口以镇(街)社工站为平台,加强社工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加大社工人才培育力度、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培养,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截至去年底,海口已设立市级社工服务指导中心1家,区社工总站4家,镇(街)社工站43家,43个镇街社工站每站配备3名社工组成专业服务队伍,累计孵化社区社会组织265家,服务人数190万余人次。同时,做实“党建+”文章,引导社会组织主动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海口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在不断增加,但社区社会组织整体发展欠均衡,目前存在志愿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发展类社会组织相对较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针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度不够、部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主动性不足、带头人难挖掘等难题。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3+2)负责人、海南省友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陈丹认为,部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主动性不足,带头人难挖掘。同时,社工、社会组织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方面的专业能力也不足。
3月2日,琼山区首届社会组织年度展示活动在区文化馆广场举办。记者苏弼坤 摄
破解培育孵化“难” 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重要抓手之一的社区社会组织,如何破解培育孵化难题?
陈丹认为,政府应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正向宣传和引导,同时应做好社区社会组织制度和必要资金保障。
“要针对社区展开对社区社会组织详细的调研,只有详细了解社区的问题和居民的需求,后期才能确定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方向和服务方向。”市人大代表、海口市绿涯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李金龙建议,还应搭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咨询、培训、备案、资金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在社区、街道制定不同层面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依托专业性强的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挖掘社区能人、搭建组织架构、规范组织制度和提升组织能力等手段,以培育孵化备案或草根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主要路径。
在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培育难题方面,近年来,海口进行了一系列有成效的探索。
当前,秀英区正针对农技支持、老年人照料、特困人员和残疾人帮扶等,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精准有效的专业化服务。同时,依托秀英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共享办公空间、能力建设培训等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
在龙华区,大同街道大同里社区以“社工+社区+居民+志愿者”的形式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龙华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还将结合目前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模式,推动社工在“五社联动”(“五社”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行动框架中发挥重要作用。
琼山区除举办社区书记论坛、首届社会组织年度展示活动外,还印发了《海口市琼山区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到今年6月,逐步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到今年底实现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每个社区培育不少于1个“品牌”社区社会组织。
为解决社会组织培育难题,美兰区于2017年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该基地是全省首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重点培育和扶持与社区治理和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
“今年我们将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在促进居民参与、提供社区服务、丰富社区文化、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海口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