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持续上升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自去年6月以来,公安机关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已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然而,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截至目前,诈骗类型已超过50种,还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
对电信网络诈骗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统筹力量资源,建立职责清晰、协同联动、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打击治理体系。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全面落实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各地要强化落实属地责任,全面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能力水平。
成效
多部门通力合作发案上升势头得到遏制
去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云剑”“长城”“断卡”“断流”“5·10”等专项行动,先后组织开展150次全国集群战役,有力打击震慑犯罪。2021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28.5%和76.6%,打击战果创历史新高。
据介绍,2021年,公安部会同国家移民局组织开展“断流”专案行动,打掉非法出境团伙1.2万个,抓获偷渡犯罪嫌疑人5.1万名;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工信部、央行和三大运营商持续推进“断卡”行动,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4.2万个,查处犯罪嫌疑人44万名,惩戒失信人员20万名,惩处营业网点、机构4.1万个;会同银保监会制定相关政策,坚决追缴返还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被骗资金,2021年共追缴返还人民群众被骗资金120亿元。
国务院联席办会同各成员单位,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防范治理深度融合,全力构筑防止群众被骗的“防火墙”。一年来,国家反诈中心直接推送全国预警指令4067万条,各地利用公安大数据产出预警线索4170万条,成功避免6178万名群众受骗;会同相关部门加大技术反制力度,升级优化拦截系统,建立快速动态封堵机制,完善止付冻结工作机制,成功拦截诈骗电话19.5亿次、短信21.4亿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210.6万个,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291亿元。
此外,工信部、央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也在各自领域内展开反诈行动,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反诈的深厚氛围。比如,工信部组织三大运营商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先后清理高危电话卡7769万张、行业卡1931万张。央行深入开展“资金链”治理工作,拒绝可疑交易1.3亿笔。中央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工信部加强网络巡查监测和网络生态治理,集中整治互联网行业涉诈突出问题,通过规范行业管理,有效堵塞了一批监管方面的漏洞,挤压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挑战
出现四大新特点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尽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表示:“从打击治理实践来看,电信网络诈骗不是简单的社会治安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随着打击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
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成为主流犯罪。去年以来,虽然此类案件在严打高压态势下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发案仍在高位运行,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加速向网上转移,进一步加剧了此类案件的发生。
诈骗手法加速迭代变化。诈骗集团紧跟社会热点,随时变化诈骗手法和“话术”,迷惑性很强,人民群众很容易上当受骗。诈骗集团会根据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发现的诈骗类型已超过50种,其中网络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是主要的诈骗类型。
攻防对抗不断加剧升级。诈骗集团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AI智能、GOIP、远程操控、共享屏幕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与公安机关在通讯网络和转账洗钱等方面的攻防对抗不断加剧升级。从通信网络通道来看,利用虚假App实施诈骗已占全部发案数的60%,开始大量利用秒拨、VPN、云语音呼叫以及国外运营商的电话卡、短信平台、通讯线路实施诈骗。从资金通道看,传统的三方支付、对公账户洗钱占比已减少,大量利用跑分平台加数字货币洗钱,尤其是利用USDT(泰达币)的危害最为严重。
跨国有组织的特征日趋明显。诈骗集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呈现出多行业支撑、产业化分布、集团化运作、精细化分工、跨境式布局等跨国有组织犯罪特征。诈骗集团头目和骨干往往躲在境外,打着高薪招聘的幌子,诱骗招募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赴境外从事诈骗活动,然后通过境外聊天软件,指挥境内人员从事App制作开发、引流推广、买卖信息、转账洗钱等各类违法犯罪。
应对
工作向纵深推进提升打击治理能力水平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任重道远,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打击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不断巩固和深化打击治理成效,努力保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连续下降的良好态势。”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云剑”“断流”“断卡”“拔钉”“5·10”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转账洗钱、技术支撑、组织偷渡等黑灰产犯罪,坚决斩断犯罪链条。筑牢预警劝阻“防火墙”,提升预警信息监测发现能力,继续完善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和国家反诈中心App,加固资金拦截“防洪堤”,不断提升预警拦截能力,完善快速止付冻结机制,加大资金返还力度等。
“今年检察机关在依法从严打击的同时,将更加重视能动履职,协同推动网络诉源治理。”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负责人程雷表示,检察机关将更加重视数据赋能,强化大数据思维,推动建立数据互通共享,加强数据集成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打击治理的“死角”和“盲点”。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负责人李睿懿表示,人民法院坚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法严惩不动摇,继续抓好案件审理,提升审判质效,特别是要会同公安、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追赃挽损力度,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还将发布一批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继续强化宣传教育,推动构建全民防诈、全民反诈的新格局。
在进一步加强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上,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隋静表示,一是继续加强行业治理。持续巩固深化“断卡2.0”“打猫”工作成效,组织开展互联网领域和跨境电信业务专项治理,加强涉诈端口短信等重点业务整治。二是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加强反诈技术手段建设,提升监测、预警、处置一体化技防能力;建设国际出入口短信预警系统,实现对国际来话和短信实时主动提醒,提升群众防范跨境诈骗意识。三是坚持多维综合施策。聚焦解决群众痛点,推出“反诈名片”,实现对主叫号码的权威标记,有效甄别号码真伪。
在资金链治理方面,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表示,一要压实主体责任,持续落实风险防控责任,断开涉诈资金链条,切实做到“支付为民”。二要统筹平衡风险防控与优化支付服务。三要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度,加强对虚拟货币等新型领域风险防范,全方位堵截犯罪资金。四要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
(记者 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