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糖尿病等内分泌相关疾病已日益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并逐渐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为什么糖尿病逐渐走向年轻化?该如何预防?为此,海口网记者对海南成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俞力军进行了专访。
海南成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俞力军。庄晓珊 摄
糖尿病与“吃不对”息息相关
俞力军介绍,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曾经叫“富贵病”。通常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缺乏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据悉,9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到1%。随着生活条件改善,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整体的饮食方式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粮食的加工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使得食品摄入后更容易被吸收,血糖升高明显加快。长此以往,给身体造成很大负担,从而诱发糖尿病。
俞力军介绍,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工作学习压力、营养过剩、缺乏锻炼、年龄增长代谢率下降等等,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据2020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BMJ)刊发的“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近1.3亿人有糖尿病,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不仅是重大慢性病,也成了重要的社会问题。
糖尿病“盯上”了年轻人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人群的年龄逐渐年轻化,糖尿病已不是单纯的“老年病”,同时也“盯上”了年轻人。
“久坐不动,长期熬夜、暴饮暴食等等,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俞力军介绍,营养过剩会诱发糖、脂代谢异常,肥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进而出现胰岛素抵抗,引发2型糖尿病。其次,很多年轻人热衷于点外卖,一些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摄入,直接影响了内分泌代谢,进而导致发病提前。
除此之外,快节奏的生活使年轻人运动时间减少,久坐不动造成热量摄入远大于消耗;工作和生活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长期熬夜等,这些都时刻影响着血糖波动,久而久之,导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严防并发症 让自己成为监控血糖的“医生”
俞力军在临床一线工作27年,经验颇丰,尤其擅长糖尿病各种疑难危重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及救治以及各种内分泌疾病的诊断程序及规范诊治。
回顾多年诊疗经历,俞力军指出,诸多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匮乏、患糖尿病后治疗率低、血糖控制达标率低,这些都影响了糖尿病的防治。
“对糖尿病的诊断以及对疾病的重视程度,都直接影响了后续的治疗。”俞力军介绍,糖尿病可引发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甚至会导致失明、截肢、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
“糖尿病重在预防,要普及与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预防,管住嘴、迈开腿,定期体检,发现血糖异常及时就医。”俞力军介绍,糖尿病的防治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让自己成为学会监控血糖的“医生”。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搭配合理、规律进餐,既要保证营养,又要避免营养过剩。二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保证睡眠质量及时间,学会缓解压力,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工作。三是合理的运动锻炼。遵循个体化、安全、有效的原则,控制体重。四是定期体检,早防早治。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的专科专治,绝不可放任不管。
记者伍凤妹 通讯员庄晓珊
(海口网4月1日讯)